深秋养生:解决秋乏、燥、膘三大问题

返回

 深秋养生:解决秋乏、燥、膘三大问题

秋季,凉爽的天气虽然让人舒心,但如果保养不当也会带来很多烦恼。“秋乏”、“秋燥”、“秋膘”是常见的秋季问题。笔者特地走访了临安中医院的医生,了解如何应对“秋乏”、“秋燥”、“秋膘”。

秋乏

进入秋天,舒心的天气,一些人却不怎么舒心,仍旧感到昏昏欲睡,即使夜间睡眠很充足,白天仍觉得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这种现象被称为“秋乏”。

在传统中医看来,秋乏是由于人体在夏季消耗了太多的气血、体力和津液。在秋季气血、津液供应不足,加上秋季以燥邪致病为主,易伤津液,从而出现易疲劳、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调整,秋乏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还是要积极避免“秋乏”情况。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市民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10点前睡觉,中午可以适当的午睡,补充体力,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午睡时间太长还会搅乱生物时钟,影响到晚上睡觉的规律。其次,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许医生说:“药食同源,秋季养生主要是补阴,多吃百合、莲子、山药、银耳、芝麻、豆浆、蜂蜜等食物。”第三,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散步、做操、爬山等。许医生特别提醒大家,要选择比较平缓的运动,不宜太出汗。

许医生告诉笔者,有些疾病不如高血压病、颈椎病、肺炎、心脏疾病等也会有乏力疲劳的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秋乏,而耽误治疗,像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后也容易感到慢性疲劳、乏力,但由于反应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略。市民要注意加以鉴别,有这些疾病史的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秋燥

这个时节,不少人会有头痛无汗、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秘结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中“秋燥”。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

避免“秋燥”就要注意饮食的调养,“清润”为宜。 临安中医院的许医师建议多吃些萝卜、麦冬、藕、百合、银耳、梨、柿子、香蕉、冬瓜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功效。少吃或尽量不吃燥热伤津的食物,如虾、蟹、辣椒、榴莲等。另外,还要注意补充水分。要特别注意科学饮水,饮水要少量、多次。许医生还建议,可以涂抹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用品,保护皮肤。

秋膘

天气转凉,入秋后的食物更加丰富,人的食欲明显比夏季好,不少市民发现自己长胖了。秋季是人容易长脂肪的季节。许医生说:“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的到来,人体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气温变化,秋季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就会比夏季有所降低。加之多数人在入秋后更喜欢安静地休息而不愿意参加有体力消耗的活动,使身体在同等条件下,能量更易在体内蓄积成脂肪,形成秋膘。

对于秋膘,有人欢喜有人忧。民间有秋冬进补的说法,不少市民会利用秋季开始进补。但是要注意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许医生建议,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可以多吃红枣、山药、栗子、羊肉、莲藕等。而想要保持身材的人则不希望秋膘贴上身。

许医生说:“防止秋膘贴上身就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海带、蘑菇等等。许医生指出:“虽然秋季提倡清淡的饮食结构,但也不能太清淡,还是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注意膳食平衡,可以多吃五谷杂粮。另外,运动也是避免秋膘的好方法。”

为你推荐:

深秋养生:解决秋乏、燥、膘三大问题

http://m.tq0.cn/news27814/

热门文章